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大秦帝国风云 > 2、春日寻芳论“子路”

2、春日寻芳论“子路”(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3、适世之才,此为外圆内方,中庸和睦者也。

4、避世之才,此为知有进退,宽容坦荡者也。

为师望汝等弟子,择其善者而笃行之。</dd>

孔子为什么要这么奚落子路,一下子把他捧到天上风光无限,紧接着又将其摔落在地搞得灰头土脸。不过是想借此让子路正视自身的缺陷而已。

子路是孔子最心爱的学生,后来,子路担任了卫国蒲地(今河南长垣)的大夫。临行之前,孔子谆谆教诲道:“蒲地民风强悍,最难治理。然而你只要恭谦谨慎地待人接物,宽大清正地处理事情,就会得到人们的普遍拥护,也就能治理好蒲地了。”三年之后,孔子率领着学生们去看子路,才入蒲境,孔于就称赞道:“不错,子路已经得到蒲地百姓的信赖了。”入了蒲城,孔子又称赞道:“好啊,子路办事尽心尽力,对老百姓也很宽厚。”到了官衙门外,孔子又称赞道:“很好,子路明察事理,办事果决,实在是好。”子贡不解地间:“老师还没见到子路,更没有询问他是如何治理蒲地的,就接连称赞了三次,究竟是怎么回事?”孔子答道:“我已经看到子路治理地方、处理政事的能力了。我一入蒲境,就看到田地都垦植得很好,野草拔得很干净,沟渠水道也修得整整齐齐,从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得到百姓的信赖,所以百姓办事就很卖力。进城后看到家家户户屋墙完固,树木茂盛,看得出他对百姓很宽容,百姓也就不会苟且偷懒。现在到了官衙,又看到官厅上冷冷清清,下面那些吏役们都在默默地、认认真真地各办各事,说明子路明察果决,做事决不拖泥带水,政事也就不会烦扰不安。由此看来,我可以三称其善‘。”

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已经是近70岁的老人了,在跟人谈论子路时还认为他做事太冲动果决,过于刚烈。(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第六》)刚易折,xing格又决定命运,所以孔子非常替他担心。在卫国动乱消息传来,孔子就预知子路必死,异常担忧。果其然,不幸言中。

卫出公用武力将老爸拒之门外,当了12年国王后,似乎懈怠了,放松了对他的父亲的jing惕。他的父亲——太子蕢聩,得以秘密潜入国内。当然,太子蕢聩也不是什么好鸟,一心琢磨的就是儿子的王位,非要抢过来用自己的屁股坐,野心不死。他串通自己的外甥,也就是卫出公的表哥孔悝一起作乱抢王位。卫出公特信任表哥孔悝,让他掌控卫国大权。因此,表哥一反水一切就都完了,卫出公于是仓皇逃走,奔向鲁国。做父亲的终于把儿子也撵出了家门,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呀。“父子争国”就是一趟浑水,想当初孔子都不想赶这趟浑水,才离开卫国的。可子路偏不。在他头脑里,他认定卫出公是君,自己是臣,君有难哪有臣躲避的道理。

在孔悝作乱于卫都的时候,子路还不在都城内,得知这一情况后不顾60多岁的老迈身子,心急火燎地往回赶。其实,孔悝还是他的顶头上司,子路不过是孔悝领导下的一个邑宰。半路中,遇见了逃跑出城的子羔。子羔就告诉子路:卫出公已经逃脱了,城门现在也已经关闭,您还是不要去了,免得白白送死。子路就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坚决要进城制止动乱。子羔挡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子路望火坑里跳。城门紧闭仅对使者开放,子路机灵,尾随一队使者摸进了城内。城内局势已经完全被太子蕢聩和孔悝掌握,处处布满了忠于他们的军队,两人登上高台意气风发。子路勇敢,螳螂挡车,单枪匹马杀了过去。因为太子蕢聩做卫君的合法xing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子路就把叛乱的罪责全归到顶头上司孔悝头上,要太子蕢聩允许他取下其项上人头。太子蕢聩又不傻,岂能答应。子路一不做二不休,索xing放火烧台,把他吓得要死,于是下令诛杀。刀剑林立,子路尽职尽忠,慷慨赴死。激战中,老迈的猛将被人击断了战盔上的红缨。大将军即使死也要保持节气,绝不失态。他于是停下手中的剑,将失落的红缨从容绑上,冷眼嘲笑死亡的刀剑,气定神闲,泰然自若。子路这种大无畏的气慨彻底击垮了对手的勇气,出于恐惧,他们不敢停下手中的剑,疯狂地刺杀,竟把子路的身躯化为一堆肉泥。

子路,算得上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yin、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啊!

但是,子路不知道权变避祸,也实在是不智----

贤德机敏的人才有四种:

1、济世之才,此为开天辟地,拯救万民者也。

2、经世之才,此为治国安邦,励jing图治者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