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风雨江山之天下 > 第七十六章 派系之争

第七十六章 派系之争(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如今,朝廷及各大势力只是因为江南动乱而无暇西顾,晋州距离遥远,处于完全不受其动乱影响的有利局面。但是庞德之辈乃是东凑西拼起来的乌合之众,盐枭生xing就是趋利避祸,立宪党又心怀鬼胎,乱民只是为了一时衣食,若胜则聚拢一处,若败则作鸟兽散。同时其均田免赋之策,更是由于触及了根本利益而引起四大家族和朝廷的深恶痛绝,为了防止暴民流入,势必联合剿灭。因而我敢断言,此乱绝不会长久。

如果我军不能够利用此空隙,集中力量,巩固晋州的话,则虎牢关的兵力将错过一次收拢的良机,迟早会被所朝廷吸纳,而晋州在将来面临战事的时候也会因为兵力不足而捉襟见肘。

其实治国器将军对侯爷有大夏血誓之盟,加上素闻治将军忠勇可靠,如今又是朝廷旨意,相信治将军一定会遵从,到时候侯爷再加以安慰和解释,治将军一定会心结尽除、尽心辅佐。至于逍遥谷方面,只不过是因为晋州已交由崔氏家族管理,害怕因此而失势罢了。陆浩愿去说服崔姑娘将安平交付逍遥谷管理,然后和崔姑娘一起去劝服袁谷主。相信以袁谷主的深明大义,一定会支持侯爷的!”

萧元想了一会,正待表态,就见门外匆匆走进一名士兵,把一道“西北盗匪四处劫掠,抢夺屯田民众”的消息传了过来。

萧元呼了一口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陆浩说道:“除非袁媛本人同意,否则撤出虎牢关之事必须搁置,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虎牢关说到底不过是一座城池罢了,若要想包揽天下,又岂能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萧侯当年不就以区区三千兵马智取虎牢的吗?北狄虽有虎狼之师不也未曾守住吗?如今太平军最重要的就是集中所有力量,以谋求未来纵横天下之根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方是长远之策!此重任又岂是虎牢关这一隅之地所能承担的?放弃虎牢关实乃是大智大勇之举也。反对放弃者,不是鼠目寸光者,便是有拥兵自重、自成一系的嫌疑!”

──以上是崔氏家族一系的意见,与逍遥谷的官员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双方吵的是面红耳赤,成白热化的状态。

很快,双方就从是否要撤出虎牢关的普通政务讨论,演变成了崔氏家族和逍遥谷两个系统之间的又一次利益之争。这其实也是萧元集团内两个文官派系在整个萧元时代无数次较量中的较为重大的一次。

后人曾经花费了无数jing力来研究这种现象。萧元一生好战、重权术,对待敌人从来都是心狠手辣、残酷镇压,无疑算不上王者;但是他又一向都很注重听取部下的各方面意见、也时常进行自我反省,故而也谈不上是那种一意孤行、唯我独尊的霸主;之所以能够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他是一个掌握平衡能力的高手。在他的麾下,始终都存在着至少两个以上的派系,而他总是能够巧妙的利用这些派系之间的斗争来巩固自己的权力,甚至经常利用这种竞争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办事效率。

而崔氏家族和逍遥谷这两派在其中更是具有典型意义。因为前者主张权术,继承了法家的思想;后者主张王道,继承了儒家思想。萧元虽然偏向运用法家,但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完全清除王道派在萧元集团体系中的势力,大批主张儒学的文人始终都被委以重任──即使这些不知变通的家伙常常惹得萧元非常恼火,不止一次的动过杀机。

处理完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萧元立即召集军事将领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对付那些嚣张的盗匪,以维护晋州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定局面。一听说有仗打,这些近段时间有点闲得发慌的军官们一下子来了jing神。

就这样,太平军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又一次迎来了刀光剑影。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袁媛──这位王道派领袖对于萧元巨大的个人影响力,实际上大错特错,这绝对是一种超一流的帝王之术。可惜和历史上善用此术的所有帝王一样,这种方式只能够被最杰出的权术家使用,如果差一点的人只会适得其反。因为没有压倒xing的威望和出se的控制能力,是根本无法对这些派系之争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最终将玩火**。

这也就是在萧元之后,帝国的继承者一反其道,对于各大派系进行了血腥整肃的缘故。虽然因此避免了帝国因为派系之争而分裂的危险,但是也引发了帝国上层的一场大地震,这对帝国后来的政治格局无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事实上在撤离虎牢关的问题上,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军师陆浩的一番话:“虎牢关虽然地处险要,但是辐she面狭窄,不利于发展和扩张;再加上目前被辽州和安平所阻隔,和晋州之间难以呼应。如果再继续保有虎牢关的话,只会使得太平军兵力分散,所以不如趁此机会将太平军合兵一处,长痛不如短痛啊!

提出换取辽州本来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朝廷是万万不肯将辽州交付太平军的,廖勇将军的入赘辽州,至少可以在朝廷和太平军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使得大家彼此安心。

虽然从目前来看用虎牢关只换得了小小的安平城,显得非常不划算,但是别忘了我们从此就可以集中起全部力量来。晋州北邻北狄,南面巴蜀,东有辽州,西临高唐,此地犹如神州,乃百战之地也!太平军势弱则四面楚歌,太平军强盛则八方扩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