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凤穿残汉 > 第六十三节 改头换面

第六十三节 改头换面(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府君要让管统的人进衙门?”段融皱眉问道。

而蔡吉则厚着脸皮答道:“没错。若是段家的账房也能来帮忙,那就更妙了。”

“府君放心,段家定会派最好的账房来太守府帮忙。”段融一个抱拳保证道。

既然有了段融的保证与支持,蔡吉自然是心安理得地开始将她早已筹划好的计划付诸实施。这不,翌日一早她便将管统、黄珍,连同段融等衙门内有头有脸的官吏一并招进了太守府。当然开会的地点依旧还是二堂院的厅堂,而厅堂的中央依旧堆着那一堆账册。

只见此时的蔡吉端坐堂上,在环视了一番底下的官吏之后,她面带笑容地冲众人大声宣布道,“本府今日招诸君来此,乃是为了查账一事。想必在座诸君也知这账目已查了十余天……”

“没错!就是要记账之法。”蔡吉斩钉截铁地点头道,“管统既然想借查账之题发挥。那本府就干脆将此事闹得更大!直接改进记账之法!”

原来蔡吉所想到的改头换面之法,就调整现下官厅所使用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核算方法。如果说管统查账是“揭瓦”的话,那蔡吉此举无疑就是在“翻新旧房”。其对东莱整个官僚系统所产生的冲击远大于管统查账。而这正是蔡吉想要的结果。须知一项制度的更改,往往会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历来中国官吏最怕的是变法改制,最爱的同样也是变法改制。蔡吉前一世曾供职国企,又怎会不知其中的奥妙。姑且不论改制的内容如何,光是改制这件事本身就足以令太守府内的那些大小官吏们各怀鬼胎。而一旦水被搅混,蔡吉也就有了插手郡府人事、财政等等诸多事务的机会。

然而段融显然没有蔡吉那般胆大。只见他在经过最初的惊骇之后,稍稍平复了一下心绪,连忙拱手劝阻道,“府君三思。官厅记账之法自秦时起,沿用至今已四百余年,如今骤然改制,恐难服众啊。”

“伯明,汝也说官厅记账之法乃沿袭秦制,然四百余年前的秦人,可曾想过有朝一日钱会不值钱?”蔡吉举例反问道。待见段融低头不语,她又放缓了口气劝说,“且不论改制能不能服众。伯明,汝先帮本府看看本府所设之制是否可行。”

其实商贾出身的段融一早也已看出官厅记账之法有弊端。只是一来他官小言轻改变不了既定的制度;二来他从来没把仓曹掾这一小官职当回事,也就懒得去冒风险提意见。不过此刻眼见蔡吉如此坚定地要改制,段融倒也来了兴致。于是他重新拿起那份竹简,认认真真地将上面的内容揣摩了一番。哪知这一次段融是越看越入迷,当看到精彩之处时,他不禁一拍大腿赞叹道,“府君大才!此法甚妙!”

“伯明可别奉承本府。汝也知,黄功曹乃是老官僚,倘若本府所定之法不可行,岂不是要贻笑大方。”蔡吉语重心长地提醒道。虽说蔡吉是按照其前一世在银行的经验制定了新的会计制度。但是现下终究是东汉末年。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东汉末年的货币体系早已崩溃,加之这个时代纸张尚未普及,印刷术也没有被发明,所以后世通用的复式记账法在东汉末年并不怎么可行。因此蔡吉在制定新制度的时候一直提醒自己要因地制宜的修改现行制度。不过饶是如此蔡吉依旧担心自己新制度会缺乏可行性。须知她还指望靠这一招来镇住衙门里的那群油滑胥吏呢。可别到时候耍酷不成,变耍宝。

段融听蔡吉这么一说,不由抬头首肯道:“府君放心。汝所定之法,完全可行。没想到,府君小小年纪竟也对如账房之事如此行。”

蔡吉见段融说得诚恳也就姑且信了他的话。心想,反正这次的改制也只是暂行之法而已,等到日后国家稳定了,商业繁荣了,还是开挖白银建立起银本位,改用复式记账法的好。

可这时的段融却又将话锋一转道:“不过府君记账之法,须先耗费不少胥吏来整理账册才行。吾怕衙门人手不够。”

“无妨,无妨。只要此法可行,暂时多花些人力也无妨。”蔡吉摆了摆手冲着段融狡黠地一笑道:“大不了本府可让管统的那两个门客来帮忙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