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明月 > 第113章 农家来访

第113章 农家来访(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审时》系统地论述了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将农业气象条件分成得时、先时和后时三类,能不能赶上雨水是得时的重中之重。而《十二纪》则总结了一年十二个月里的常见气候。

许友道:“过去吾等只知何时可能降雨,却不知为何会降雨,如今与长安君一番交谈,这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他满怀期待地说道:“若能将两者结合,总结出降雨的规律来,百姓就可以知道何时有雨何时将晴,不必再受失时之苦了”

想法倒是不错,明月也琢磨开了,要不要再接再厉,做一套战国版的《看云识天气》出来?

不过那工程量太浩大了,以他这点初中生的物理地理水平是绝对办不到的,他需要一群对星象了如指掌的天文官协助,还需要像许友这样有知识的野老帮忙才行……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不管稷下诸子的理论超出了世界多少年,又引领了后世多少年,他们能站在辩坛上高谈阔论的基础,依然是铁工具普及开后急剧发展的农业。

但奇怪的是,在这个本该重农的时代,农家混得却一直不怎么好,从他们难以跻身于稷下学宫,就能看得出来……

请许友就坐后,明月便道:“我听闻,农家祖述神农氏,继承后稷事业,讲究播百谷,劝耕桑,以足百姓衣食,今日见君一面,才知道农家子弟果然是在身体力行啊……”

或许是常年与民同耕,许友笑容里带着几分农夫的质朴:“我农家之首领称之为野老,如今正耕于齐楚之间。野老言,想要劝人耕作,首先要自己带头耕作。乡野农人,不相信嘴里说出的话,只认可地里长出来的粮,吾等若不精通耕桑之艺,谁肯信服于农家?”

这种朴实无华的态度是明月很欣赏的,当即询问起许友的来意来,许友也是直爽,直言道:“我途径稷下时,听人说起长安君讲述的降雨自然说,深感震撼,这才冒昧前来拜访,还望长安君赐教一二”

或许日后正式开府就封,可以招揽一些专业人士,完成这个想法?

暂且将这个念头按下,明月反过来问许友,这《审时》和《十二纪》是谁写的?

许友言语里透着几分骄傲:“乃是先祖父所作,祖父乃楚人,讳行。”

瞧着许友虽然年纪大自己许多,却不耻下问的态度,明月也不藏着掖着,便将早就在稷下说过无数遍的东西,又重复了一遍。

许友听后十分激动,农家是以发展耕作为主要目的的学派,而“天时”是好收成的必备条件,春播、夏耕、秋收、冬藏,这一切都是由天体运行所显现出的时间节律决定的,农家早在许多年前就宣扬,只有把握“天时”,才可能把握住“农时”,具体来说,首先要通过观测和研究,掌握四季更替的节律,了解风霜雨雪发生的规律,通过制定历法等手段,做到“知时”……

农家是务实而唯物的,他们很明白,自己对于“知时”的渴望,是不可能依靠阴阳家、方士、巫祝的祈雨完成的,却恰巧和明月提出的“降雨自然说”一拍即合了。

见长安君没有敝帚自珍,许友也投桃报李,立刻献上了农家对气候降雨的一些心得总结。

明月接过简牍一瞧,却见上面写的是两篇文章的节选,分别是《审时》和《十二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