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鬼侯爷 > 第一章 桥夫子

第一章 桥夫子(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但是之前那些跑鬼活的老“战将”到了这个时候,要么是过世了,要么就已经年过八旬了,就是想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后来再干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上辈儿亲传下来的。而且一开始也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只有理论上的东西,却没有实战的经验。

不过我二叔说他倒是跑了两趟绺子,虽然都没成功,但是却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总想着还要干下去,却苦于没有人手。因为我在部队待了两年,身体素质肯定是没得说,所以二叔就一直想让我跟他跑绺子。但由于我本身就以为二叔发神经,就根本没往这上搭。

没想到到了天津,居然还阴差阳错的来到了传说中的灵市。说到灵市,它的原意是指桥夫子等鬼绺子的地方。但实际上这个灵市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干这行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不可能专门为他们腾出个地方来作为市场。所以一般桥夫子都会蹲在古玩市场上,拿着两三个碗,摆在那里,有一个碗是扣在下面的。那碗里扣着的东西通常是一些不值钱的小配饰。

外行人看着这些人好像是卖假货的,而且有点像神经病似的,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了,这不是来卖古玩的,而是来等鬼绺子的。所以严格的来说,这灵市其实是寄居在古玩市场上的。

那这桥夫子又是怎样的一个角色呢?其实桥夫子就是和买家联系,根据买家的要求,是需要阳货还是阴货,然后到灵市上等着鬼绺子来接活,他就是买家和鬼绺子之间的一座桥,所以叫桥夫子。换句话说,桥夫子就相当于是鬼绺子的经纪人。

就这三个碗,别说是强子,就连我这一个外行看着都知道根本不是什么古董,和自己家里吃饭用的碗没什么两样。

不过我此时心里想的可和这三个碗没关系,而是看了看那位摊主。只见那位摊主穿着简单,躺在一张躺椅上面,一顶草帽盖在了脸上,不知道是睡着还是没睡着。看这架势,压根就不是来这儿卖碗的。

这时候,强子走到摊位跟前,蹲了下去,打趣的说道:“大哥,您这宝贝在这条街我还是头一次见,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货啊?”

一听有人说话,那摊主把帽子从脸上拿了下来,懒洋洋的看了看强子。这人看上去不到五十岁的样子,长得有点贼眉鼠眼的。看了一眼之后,又把眼睛一闭,帽子又盖在了脸上,懒洋洋的说道:“天无眼,地无耳,您说他是什么时候的就是什么时候的。”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惊了一下,难道我二叔曾经和我说的那些都是真的吗?

一般的桥夫子总会和一伙或者两伙跑绺子的保持联系,但是跑一趟绺子通常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一两个月也有。所以很可能桥夫子接了一个活,转手给了这一伙人,很快又接了一个活,但手里却没人了。所以一些桥夫子就得到灵市上再重新等人。

再回头说刚才那桥夫子说完那句话以后,我显然看到强子的脸上写满了问号,根本不知道这位大哥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刚站起来身来想要走,我就示意他等一下,我往前凑了一步试探性的说道:“天虽无眼,却分得黑夜白昼;地虽无耳,却分得春夏秋冬。小弟倒想知道那碗里的宝贝有多重。”这些话也算是桥夫子和跑绺子的暗号,证明我是干这个的。当然,这都是从我二叔那里听来的。

不想那人听我说完这句话以后,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盖在脸上的草帽,一下子从躺椅上坐了起来,上下打量了我半天,随后一脸怀疑的看着我说道:“究竟有多重,提一下不就知道了。”

我二叔叫侯占年,那年他四十五岁。二叔这辈子没结过婚,膝下无子,对我非常好,每次见到我,就像爸爸好久没见到儿子了一样。以前我二叔就经常和我讲好多关于跑绺子的事情,说我们侯家在民国以前就是靠跑绺子起家的,如今生活好了,再也不需要干这个了,祖上传下来的饭碗到了他这代就后继无人了,每每说到这里,都能看到二叔的脸上写满了遗憾。也正是因为这个,我还曾一度怀疑我二叔是不是精神上有问题。

不过当我听到这个摊主说道“天无眼,地无耳”的时候,我这心里更是有些激动了。难道这人就是二叔曾经和我提起过灵市上的桥夫子?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跑绺子、灵市还有桥夫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简单的说说跑绺子。绺子一词在东北原本指的是土匪,而我二叔是跑绺子的,也叫鬼绺子,或者叫蹚绺子,这鬼绺子直观一点说就是打劫鬼怪的。说是一些年份多的鬼怪身上有好多宝贝,这些东西要么能给人转运或者治病,要么能让人延年益寿等等。而这些东西又分为阳货和阴货,阳货指的是一些精怪身上的东西,而阴货则指的是鬼怪身上的东西。但不管阴货还是阳货,总是有一些有钱人愿意花大价钱买这些东西。

不过这些精啊怪啊的也不是好对付的,一定要有经验的人才可以。据二叔说,这行从开始到现在也不过三百多年的历史。到了民国以后到达了这个行业的顶峰时期,然而好景不长,到了解放初期就彻底的干不了了,那时候扫除迷信活动对这行的打击力度非常大,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一行才又有了复苏的迹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