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明末生涯 > 第四百四十九章 盐价

第四百四十九章 盐价(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然,清楚大明朝人口数量的王忠颖,绝对不会小看这一两银子。

别的不说,仅拥有人口几十万人的京城,一年所需要消耗的精盐就在五万担上下,更何况整个大明朝….

按照王忠颖的顾及,只要朝廷将精盐销售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凭借大明朝的那些官绅地主,一年消耗一百五十万担精盐,绝对没有丝毫问题。

一百五十万担精盐,对于朝廷来说,就是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更加重要的是,这还仅仅是精盐一项的收入。

“本帅开始想全国各地输送精盐后,及时价格有所回落,也不可能回落到当初的十五两银子一担。所以,不管怎么样,朝廷都有赚头…”

“再说了,如今的大明朝,用精盐的都是官绅地主….这些人有的是银子,至于怎么将他们手里的银子掏出来,就要看朝廷诸位大人的能耐了…”

“除了精盐意外,从下个月开始,本帅已经控制的山东半岛,还会以二两银子一担的价格,向大明各省销售没有任何杂质,比普通粗盐更加洁净的海盐…”

“如果朝廷想要,本帅也会以同样的价格,卖给朝廷,让朝廷帮本帅销售这些海盐。”

“至于玻璃镜的价格,本帅可以肯定的告诉王大人,价格绝对比当初供应皇店时候的要贵一些。至于具体价格,届时会有专人跟朝廷具体谈判……本帅就不多说了。”

如果算上更加赚钱的玻璃镜,一年多出三四百万两银子,都不在话下…

每年三四百万两银子,对于早就入不敷出的朝廷来说,绝对是一大笔收入。

想到这里,王忠颖心里,直接露出一丝不为人察觉的笑容。

听完卫征所说后,王忠颖直接闭上嘴巴。

因为,卫征所说全部属实…

即使朝廷以十五两银子一担的价格购买精盐,仍然有非常大的赚头。

但是,有了那些商人同朝廷进行竞争后,朝廷卖出的价格,明显不能太高。否则,精盐生意,就会全部落入那些商人手中。

不过,不管怎么样,一担精盐赚取一两银子,还是必须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