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54章 沈括又告密了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54章 沈括又告密了(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赵兴点头:“这倒是一个养兵的好地方,位处千山之中,气候适宜,附近还有一座铁场,九龙水直通大海,若是筑上几个水坝,修建几个铸铁场,有兵有枪,什么也不怕。”

福建使者面色尴尬。他请广东派兵来是保卫福州城地,只要福州城不被盗匪骚扰,福建转运使才不会管别处盗匪重生。可赵兴却只想着哪里可以藏兵。

咽了几口吐沫,福建使者强笑着说:“此地虽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但处于深山之中,交通不便,万一外面有事。恐怕一时半时响应不及……”

赵兴说地是事实,漳平这块地方,隐居在此的河洛人躲过了随后地金人大屠杀、蒙古人大屠杀、满清人大屠杀,一直逍遥自在的生活到现代,在乱世中,此地不愧是生存的好地方,但它显然不适合发展,因为群山之中地漳平与外界交流实在不方便。而文明要想发展。在于交流,在于接受大量信息。

正午时分,接受了河洛七寨人的款待,赵兴满头雾水的走出寨子,一边站在路边看着士兵行军。一边询问福建使者:“他们说的什么话?你听懂了吗?”

燕寝凝香朱两轓。

君王问,

录屏风姓字,

趣对金銮。”

嘹亮的歌声让惊起的飞鸟盘旋不下。婉约地宋军歌让陕西人唱得拖腔拐调,赵兴情不自禁吼起了苏轼的“大江东去”,这歌声迎来一片响应,歌声中中广南军队过了龙岩,赵兴在一处平缓的地方停下脚步,转头问福建使者:“千山之中,为此最平。这地方叫什么名字?”

福建使者摇着头,回答:“赵大人,福建三里不同音,这地方的方言不下上千种。下官怎么可能一一都清楚,不过,这群福建人肯定听懂了我们的话,这就是了。”

停了一下,福建使者感慨的说:“都说大人治军严,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官军行军,征发民役。从来无需付钱,只需要跟地方官说一声,而后从徭役中扣除就行了,但大人的士兵一路走来,却要按价付款,而且支付地是广东好钱……其实,大人是按照广东的价格支付劳役的。大人不知道,广东好钱在我福建价值较高。一枚换福建铁钱五到七枚。而我福建地少人多。劳役价格低廉,大人原本无需付那么多的。”

在宋代。福建人的名声并不好,吕惠卿这个“福建子”及其同党已经在士绅当中把福建人的名声搞臭了,而宋代许多文人笔纪都记载了福建人喜欢钻空子的习性。比如看到铜价贵、铜钱廉,许多福建人便将铜钱融化铸成铜器,以此“获五倍收益”。

赵兴到了广东后,也发现广州每年有大批铜钱流向福建,而后沉淀下来不再流通,使得福建钱荒现象一直没有解决。为此,赵兴不得不加大了对福建的铜钱供应量,同时从海外调入大量铜币,以平易铜价,这种现象直到他拿下云南大理,才得以解决。宋朝廷拥有了采用新工业开采地大理铜矿,使广东的铜锭流入量立刻增加了三倍有余,此后,福建铜器的价格渐渐回落,开始回归理性价值。

福建使者赶紧回答:“此地无名,它原属龙岩县管辖,附近有七个寨子,都是三国时代,为躲避战祸从河洛一带迁居过来的百姓,他们说地语言古朴难懂,人都称之为‘河洛语’。”

赵兴点头:“这里应该是漳平吧。我听说河洛(河南)一带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但后来,真正的华夏人已经在河洛不存在了,他们都在三国时代逃亡了南方,也就是晋史中记载的‘白衣渡江’,是吧?那些人是真正的河南人,他们说的话是华夏先明最原始的语言,遗憾的是,现在依旧生活在河洛一带地人却听不懂他们的语言,我知道他们当中有些事改姓冒充汉人的胡人。”

“河洛语”在现代不算是民族语言之一,现代称它们为“客家话”之一,所谓“客家人”就是指为躲避战祸,客居江南的纯种华夏人。现代基因研究认为,他们体内的炎黄基因最为纯正。但遗憾的是,在宋代,纯正的炎黄语言已经没人听懂了。

赵兴晃了晃脑袋,似乎要将什么东西晃去,他又问福建使者:“这附近都有什么地方?”

福建使者回答:“左近有青阳铁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