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宋时明月 >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32章 纯粹瞎折腾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32章 纯粹瞎折腾(第4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所以,我们便以一万贯资金做投资,占50%的股本,杭州团练出牢城营,以杭州监牢里的健壮囚犯为劳力建设玻璃厂,算20%的股份,府衙出官田,占10%的股份。两个玻璃老师傅,每人各占一成股份。

这座玻璃坊动用官田,动用团练,总得算来,也算是府衙的官产。此事运筹在我,我出五千贯,算是掌握25%的股份。剩下的五千贯算25%股份,也就是五千贯资金,由县衙的各级官吏衙役认购。每人出多少钱,由你们自己衡量财力,一个铜板不少,一千贯钱不多。但出多少钱,我们到时候按份额分红……

除此之外,各位的职分田都交出来吧,我打算试种一些新物种,每年但有收益,我和你们三七分账,我三你七。我的七分里还要拿出四分,分给种田人,所以最终的分账法是你我各三,总共六分,我们与种田人四六分账……”

赵兴又简略的解释了一下他刚才说的几个新词,然后留给大家去思考,自己跟高俅走到一边喝茶聊天。

他原本以为,五千贯庞大的数额会让人心存怀疑,但他没想到,玻璃的诱惑实在大,大家听说是要制造这种神奇玩意后,不一会,五千贯的额度已经认购满了,争执一番后,最终商讨的结果还是按照中国传统的方式处理——按照级别,分配股份。

高俅还想继续刚才的话题,但赵兴话题再一跳,感慨的说:“多少钱才是够?朝廷发给他们的俸禄不薄呀,炭薪钱,节钱、赏赐钱、置衣钱、车马钱,这些钱加起来,养活一家二十口都够了,怎么还想钱?多少钱是够?”

高俅尴尬的一笑,他无法回答。

这时传统,现代被称为“官场潜规则”,一个平民百姓寒窗苦读若干年,好不容易“出人头地”——也就是做了官,怎么获得别人的尊敬,寒窗苦读的人认为最受到尊敬的就是金钱,别人不给他塞钱,他就以为是不尊重,所以,无论他的薪水多么丰厚,依然必须收百姓孝敬的几个铜板几个铜板的“敬意”。

这些敬意都划有各种名目,比如说叫“炭敬”、“节敬”、“年敬”——不如此,不足以体现他们对学习的刻苦!

赵兴话题再次一跳,说:“好吧,他们想钱,我就让他们一次拿个够——原本我不打算做这事,但现在看来不得不如此,乡里乡亲的,收老百姓的‘门敬’,何其容易?你把衙役都叫来,我有话跟他们说。”

玻璃这玩意在中国从来就是高科技技术,即使在现代,清澈透明的含铅玻璃也被叫做“人造水晶”,它不是以玻璃的价格出售的,而是以珠宝的价格来衡量的。

衙役们听到赵兴打算给他们找点钱,纷纷赶了前来。原本杭州衙役是三班倒的,这一刻他们到的很齐全,连夜班的衙役都赶到了。

望着一个不落的衙役队伍,赵兴不得不感叹,金钱的诱惑真是无可抵挡,在宋代这种通讯状况下,那些在家不当值的衙役居然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超越恶劣的交通限制,一个不落的赶到了现场。

“诸位都听说了吧,近日我大宋四处冒出玻璃作坊,现如今,玻璃卖的很是红火,我手里有一份玻璃配方,便为大家寻找一个财路。

据我所知,密州团练里面有两个工匠师傅,会摆弄玻璃这玩意,知州大人(苏轼)还担任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事,我便动用知州大人的官印,从密州将这两个玻璃匠调到杭州,由这两位玻璃匠做师傅,开办我杭州府衙所属的玻璃作坊。

我计算了一下,开办一个中等规模的玻璃作坊大约需要一万贯,此外还需要场地、人手。场地一项,我听说杭州职分田很丰厚,每人都有数十顷,甚至上百顷。我们且拿出来十顷地盖作坊。杭州地处港口,制玻璃用的料可以直接海运,货物也可通过大运河四处销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