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宋时明月 > 第一部 华丽的前奏曲 第1073章 心事浩无涯

第一部 华丽的前奏曲 第1073章 心事浩无涯(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赵兴不知道,这种较量射箭的仪式被喻为“中国式角斗”。因为它的起源地在中国,也唯独在中国短暂地存在过。日本韩国虽也流行这种仪式,但之后,日本武士道崛起,“日本式角斗”变的更加残酷与激烈;而韩国被金人入侵打乱了文明脚步……此后,到二十一世纪,这种角斗成了唯有两国高中生玩闹的游戏。

“这事好啊,该让你的几位师兄弟们都来见见这原汁原味的周礼……你等着,我这就通知你的师兄弟”,得到赵兴的确认,苏轼兴奋了。

没等赵兴开口,朴寅光首先阻止:“学士,不可。这种较技是非常神圣的事情,比赛结束后,将有一人‘无诘’。如果把它变成一场杂耍,或者街头相扑,那是对武士的侮辱——不能啊,学士。整个关东,不,整个倭国都在看着这场比试,学士不能如此侮辱源业平。”

难怪啊?难怪常听倭人说这种礼节传自汉国,但古代典籍中却从没记录它的细节,原来,见识过这场礼节的人都保持着神圣的沉默。所以,这礼节不得与闻。而胡人的入侵摧毁世家大族的同时,也将知道这种礼节的人屠杀殆尽,所以……

似乎,三国演义中曾描写过:曹操召集众将举行类似的射箭比赛,但那场比赛与古代的射义似乎相去甚远,想哪曹操本不过是宦者后代,也许他对射义的了解只是个皮毛,所以那场仪式便似是而非。

粗鲁——这个词用的暧昧。可能苏轼还不知道源业平是个啥人物,所以他这个词一说出来,朴寅光暗自偷笑,赵兴直翻白眼,噎得喘不过气来。

不等苏轼再问,赵兴马上打断苏轼:“老师,朝中议的如何?”

苏轼苦笑的摇摇头:“经太医检验,乐至县主确实怀孕了。为了皇家体面,朝臣们已经决定:令选公主,适配詹邈。而乐至县主作为妾室随嫁,此事,朝廷上下不得宣扬……”

有意思,詹邈这厮只扫了公主一眼,便能看出对方怀孕了。这厮的眼睛简直能与b超媲美。

从另一个方面,也可推测出:詹邈这家伙是个花丛老手,肯定不止一次使少女怀孕……可这关赵兴啥事?赵兴摇摇头:“我问的不是詹邈那狗屁事,这等小事我不屑于闻。我问的是‘青唐之乱’,朝廷打算怎么应对?”

真正的射礼是什么样的?就在眼前,眼前的人就能重现古代射礼。苏轼想到这儿,心更热了,他用目光频频示意赵兴,让他帮忙说几句。

赵兴郁闷的嘟囔:“拼命的是我呀——拿我的博命做赏玩,还要我……没天理!……嗯,这样吧,纪守中要来,老师反正是必须出面做鉴证人的。师兄弟们如肯在佛前发誓:决不把这场角斗书于文字,告知旁人,倒是可以作为‘观礼使’出现的。”

稍微停顿了一下,赵兴又补充:“既然朴大人作为中介人在现场,我们索性再添一人——我家小舅子来自越南,他是大越国郡公,依他的身份,出现在现场,也完全当的起。如此一来,这场比斗就成了‘四国’见证的大战:倭国、高丽、越南,还有我大宋。”

“这个想法好”,朴寅光立刻赞叹:“太好了!有四国见证,相信这场比赛足够公正了,源业平听到这个消息,该感动死了,相信纪守中也会满意了。”

苏轼张了张口,猛然愣住了,他发了一阵呆,才慢慢的回味过来赵兴的意思,轻轻地说:“相比倭人,我等远远不如意啊。四海之外、蛮夷之地的倭人尚知‘引责’,可我们弄出这么大的事,战祸又起,民何以堪,但满朝大臣却在争执该嫁哪个女儿给一无赖子……惭愧,实在惭愧。”

听苏轼的话,朝廷今日商议了一上午,显然对“青唐之乱”没有结论,还打算继续商议下去。苏轼是文人,虽对军事上的事很感兴趣,但连番遭到围攻,已让他不愿多事,所以,瞧他的态度是不想再提这件事,赵兴不再勉强,随即把话题跳到了源业平身上。

“日本有一种礼节,说的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所争,一定是比箭靶——这是一种东方式角斗,每年倭国宫廷里都要由倭皇组织‘竞射’活剧,以平息公卿间的怨气与纠纷……”

“这也是周礼!”苏轼马上打断赵兴的话:“《论语.八佾》中记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场比赛仪式一定是按造这段话进行的!对不对?”

赵兴歪着头想了半天,一脸钦佩的说:“确实如此……竟还有这样的事,原来《射义》的出处在这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