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临高启明 > 三百一十九节 熬漆

三百一十九节 熬漆(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熬制温度高达200多度,烘干温度则有00~400度,发出的气味更是感人。防毒面具自然是没有的,口罩也不用说,钱羽之能得到的劳动保护不过是一只临高自产的24层纱布口罩外加一副笨重的劳保眼镜。

为了防止被灼伤,熬漆的时候他都穿着厚厚的工作服,用不了几个小时,衣服就象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因为锅子是直接加热的,温度控制非常困难。经常出现加温过度的情况,一旦原料报废,不但白干了几个小时的苦活,这首长的脸色也会变得很不好看。

钱羽之每天热得汗流浃背、熏得头晕脑涨,回到家就如同死狗一般瘫倒在床上,完完全全把阁楼上还住着穿文理学院制服的漂亮妹子给忘记了。

“漆包线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拔丝、涂漆、烘烤和收线几个工序,将专门的漆包线涂料涂到清洁的裸铜线上,经00-400摄氏度的高温烘烤后,使涂料聚合紧密地包在线上,再冷却成为漆包线。这是个连续生产过程,一整条漆包线在生产过程中是各部分逐次历经各工序,并不停顿。”

这书似乎还算靠谱,写得蛮清楚,也老老实实讲咨询了谁,参考了哪几个厂子的工艺,书中一张表格还记载了各线径下的漆层数、漆层厚度以及常温电阻率,都是从前苏联的工业资料中摘抄的。

根据这简易法子的记载,熬制绝缘漆的设备极其简陋:基本是一个灶台一口锅,当然这锅是专门制造的,锅盖附有烟道,另配有温度计、搅拌棒和格氏管,搅拌棒可从锅盖上的一个小门伸进去。格氏管则用于测量涂料粘度,线径越细,涂料的粘度应越低。

他看了下小册子上罗列的设备和工具,似乎没什么临高不能制造的东西。

绝缘漆的配方是酚醛树脂1%、生桐油4%、氧化铅0.5%、钴干燥剂0.1%、灯用煤油40%。看到这里,冯诺松了口气,这些原材料临高都能自产。酚醛树脂他不知有没有,但以前中学化学课,合成酚醛树脂是最简单的有机实验了。至于原料苯酚和甲醛,临高的化工厂都有制造;桐油自不必说,这算是中国的传统大宗出口贸易商品,民间使用也很广泛,即使在元老院的工业体系里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氧化铅自古即有,即所谓的密陀僧。这是炼丹术的副产品,是硫化物类方铅矿族矿物方铅矿提炼银、铅时沉积的炉底的产物。算是一位相当重要的中药材,古代的化妆品也用这个作为增白剂。直接制备也不是难事;煤油当然有得是;只剩下钴干燥剂,资料里也介绍了制备方法,而且提到用二氧化锰制造的锰干燥剂亦可替代,元老院控制有锰矿,想来也不成问题……

冯诺越发觉得这资料不错,漆包机的基本设计也有,其中某些代用的土法,如机架的钢材用砖/木代替、涂漆轮用多沟瓷隔电子代替、烘炉用废料制造等,在临高已经没有必要如法炮制,全钢制的设备和必要的陶瓷构件是完全能够自产的。

更重要的是,资料中经验性的数据比较完备,比如熬制的温度区间、烘干的温度区间、线材与炉壁的距离、干燥剂的用量、涂漆流程的线速、打磨用毛毡的厚度均有经验取值。乃至通风设备、铜线拔丝和清理设备所用的酸碱的制备也都有介绍,不过这些冯诺就不必考虑了,至少线材他打算完全依赖标准件厂那边,厂房的基本设施也是现成的,酸碱从企划院仓库直接支取就是。

最后,冯诺记下了材料中记载的成品规格与质量检验方法,既然要做,这大跃进时期的土法都能达到的规格和质量是起码的要求。

接下来几天,钱羽之被冯诺支使得团团转,东奔西走搬运各种原料不说,每天还得在没什么保护措施的条件下按配方试熬绝缘漆。

熬漆的锅虽然已经下了订单,但是因为是特制品,要有一定的制造周期。所以冯诺给他的真是一口普通的铁锅,连大跃进小册子里锅盖上附带烟道和搅拌口的锅都不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