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372节:第一百五十五章 国之大政(1)

第372节:第一百五十五章 国之大政(1)(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一国之君,派出收税的部下被人鼓动打死,万历因为此事,好多次绝食□□,明末时节,在这税上头的争执,也可以说是天下奇观了。

现在国用不足,杨嗣昌又从兵部专任到入阁为相,此人又是世家子弟,敢于任事,当然也就敢于献计。

薛国观听说,此人提议是再一次加派田赋。

国朝用度不足,根子是太祖设计的赋税制度先天有缺陷,田赋开始定的太低,而且一碗水端平,无视东南和西北的收成差距,这就是一大弊端。

当然,原因也是明朝的文官制度和吏员制度太烂,根本没有办法搞精细操作,只能一刀切。

商税收取不足,现在民间富裕到极处,朝廷却穷的当裤子,根子在哪里,也是不言自明。

此时到处烽火,国用肯定是不足了,皇帝也是窘迫万分,这个时候,谁能献上什么来钱的计谋,多半都会被采纳,更何况是日渐被信用的杨嗣昌提出!

此人也算是敢于任事了,要知道,当今掌天下文脉的是东林,而对加赋加税始终持反对态度,甚至是破口大骂的,也是东林一脉。

当然,东林最反对的是加商税和海税,江南一地,这些年来对海外贸易大为发展,人人都赚的盆满钵满,个个都肥的流油,除了对外贸易,还有开矿,办丝厂,大财东有万亩良田,百万身家的,实在都不是稀奇的事。

所以万历年间,皇帝派税监和矿监于江南各地,收矿税和商税,而由此引发的□□和反弹,也是实在不小。

数万人罢市,打死矿税监的事,在万历年间有好多次记录,这其中,谁敢说没有东林党人的影子在其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