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545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第545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下轮到天兴府的朝臣们郁闷了——朝廷的各项事务虽仍源源不断地送到他们这里来,但苦于顶头上司没在,他们什么事儿也决定不了。再一问自个的头儿在哪儿呢?都在南京。

没办法,他们只能把公务打包发到南京去请示——不发去也不成啊,事情耽搁了可是要他们背锅的——而后等上面做了批示盖了印,再发回来由他们执行,也有不少事情就不发回了,南京那边的小吏们执行力可不差。

在“扣留”了朝廷主要重臣,并且朝政已能大致运转起来之后,朱琳渼心里也愈发有了底,其他一些“对付”闽籍朝臣的措施开始同步实施起来。

天兴府。

翰林院侍讲李崇期府邸正设宴赏海棠。

却不料朱琳渼那边磨磨蹭蹭好久才动身,等仪式结束,天色早已黯淡,诸臣无奈返回城里,吩咐改明日再走。

次日,辅政王又设宴宴请所有在南京的文武官员,内阁及七部的这十多位众臣又被“裹挟”了去。

再一日是龙卫军军官集体宴请诸臣,接着是破虏营军官集体宴请,之后又是辅政王请他们参加龙江船厂新船台启用仪式……

各种应酬之下,这十多人便在南京逗留了多日,好容易某一天没人相邀了,却又听闻南京城中闹虏贼奸细,城门紧闭,任何人不得进出。

总之一句话,各种笑脸相迎软磨硬泡,就是不给你离开南京回天兴府的机会。

与此同时,由于朝廷核心机构的要员们“因公务”“滞留”应天府,各部门的临时办公机构开始在南京挂牌理事。甚至兵部、工部、宣部这三个朱琳渼控制最为彻底的部门干脆连“临时”两个字都不要了,各自布置署衙忙得不亦乐乎。

那些一早便被召来的底层小吏们“主导”了各部门的工作,原本日常工作有九成以上就是他们在做,仅是换了个地方罢了,自然是轻车熟路。

当然,需要主官签字点头的时候,自然有人会拿去请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在南京,行政效率倒是不低。

虽然也有几位大员因和朱琳渼“赌气”而消极怠工,不过黄道周的吏部和杨廷麟的户部都还算配合。对礼部和刑部这两个“冷衙门”,朱琳渼根本就无所谓。

至于那些没有“搬”来南京的部门,比如都察院和七科给事中,朱琳渼直接交给了锦衣卫代行职责。相比起一支笔杆子评判对错的言官来说,锦衣卫效率更高,也从不搞什么“风闻奏事”,说你有问题就一定会拿出证据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